价值链的概念最初是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•波特在1985年提出的。波特价值链是指企业内部价值链,后来经过演绎又上升到了行业层面,我们称之为行业价值链。行业价值链可分为行业横向价值链和行业纵向价值链,行业纵向价值链主要是通过分析各个环节的利润情况,看行业价值链的转移趋势,未来哪些生产环节、哪些产品,利润会更高。
环氧乙烷作为较为典型的纵向价值链,在未来一体化配套的背景下,利润分配与竞争将趋于白热化。
环氧乙烷凭借高利润赢得青睐,产能增速可观
外采乙烯制环氧乙烷利润趋势对比图
近年,伴随着高利润的诱惑,环氧乙烷扩产速度惊人,产能年度增长率超过25%。进而更多的民企加入到环氧乙烷企业的行列中,原来的石化企业“垄断化”逐步瓦解,民企话语权发挥作用。高利润的环氧乙烷将面临更大挑战,开放性竞争扑面而来。据卓创数据显示,进口乙烯制环氧乙烷平均利润维持在1440元/吨,由于突出的利润表现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目光,其中,环氧乙烷新进入者多数为新投产,而近两年,从越来越多的一体化装置看到,乙二醇利润空间逐步收窄且到了亏损压力点,多数乙二醇联产环氧乙烷装置开始向精制环氧乙烷转移,由此,环氧乙烷产能将继续呈扩张态势进一步发展。
随着多元化乙烯的发展,民企大军进入快车道
2015-2019年环氧乙烷企业性质占比图
近年来,多元化的投资逐步改变了目前环氧乙烷市场的结构,“两桶油”以外的多种投资主题逐渐进入环氧乙烷制造行业,其中包括民营企业、地方企业、军工企业、中外合资等,尤其民营企业投资热情高涨,发展迅速。这些项目的头肩改变多年来“两桶油”垄断的局面。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,“两桶油”的占比由2007年80%降至目前的31%,由此,现在环氧乙烷市场的变化最敏感的则是民企,但环氧乙烷调价机制并未有明显的改变。
环氧乙烷下游产业链利润空间有限,同质化竞争压力博弈严重
环氧乙烷及环氧乙烷下游利润对比图
纵观近几年,在环氧乙烷产能稳中增长下,下游产品发展瓶颈明显,单一化、同质化现象突出;主要下游聚羧酸减水剂单体、表活以及乙醇胺等产品已经面临产能严重过剩局面,市场价格战逐步打响后,对EO的消费量有缩减趋势。环氧乙烷下游产品有待进一步开发,迫切需要新鲜血液加入,进一步加大对EO的消费。卓创认为,后续环氧乙烷同质化下游将面临整合竞争,优胜劣汰。纵观观环氧乙烷潮起潮落,经历过大涨大跌,从昔日“明星”产品已经逐步走市场化,市场格局不断更新变化,环氧乙烷。
卓创预计未来5年,国内环氧乙烷利润将回归合理化,暴利时代终结。随着民企环氧乙烷份额的不断增多,其话语权或将得到有效的提升。值得一提的一个现象,从需求结构分析,环氧乙烷最大下游聚羧酸减水剂单体多数民企为主,且多数均未有环氧乙烷配套;但未来一体化装置上马后,竞争优势凸显,所以不排除环氧乙烷产业链价值利润点向下游转移,上下游得以健康有序发展。
上一篇:中石化乙烯挂牌价格一览
下一篇:没有了